如果平常很少有和领导沟通、在多人面前公开演讲的机会,那么到了需要表现的时候,你是不是也把重心都押宝在一份“完美”的PPT上?然而,越是想尽可能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,或者怕忘词所以多写一些提醒自己的PPT,实战演说和听众观感的效果却越可能不尽如人意。因为当发现听众的注意不再时,大多数伙伴都别无选择,只能硬着头皮盯着屏幕照本宣科,留给老板、领导、同事们一个孤独的后脑勺。
过于密集的文案,不够清晰的重点,闭门造车的表达,明明是呕心沥血做的PPT,却是我们汇报的痛点,也是我们演讲时刻把它当救命稻草的原因。
所以,把PPT放回它原本的位置,作为辅助工具而非唯一亮点,是我们演讲、汇报不再紧张的核心。让当众讲话自信有逻辑,能够带动听众加入我们的思路,得到更多的反馈和评价,让老板、领导刮目相看,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。
在大多数轮流汇报的场景里,一般我们的开场白会是什么?
“大家好,接下来由我来做XX部门XX季度汇报,汇报内容包括...”
排名靠前还好,如果次序靠后,本身部门业务也不是公司核心,那么老板和同事们的注意力难免有些涣散,对你接下来要表达的内容兴致缺缺。
哪怕是核心业务部门的汇报,有心人也只会在自己关注的部分提起精神。而更多人在结束之后,几乎不记得你讲了什么,甚至不记得你曾经汇报过。
所以,要想让汇报出结果,在讲PPT前的开场就要引起全场注意,放大你内容的含金量,让目标受众提神醒脑。比如说轮流汇报的时候,与其说汇报内容有哪些板块,不如用“王婆卖瓜”的方式来开场:
“大家好,下面我分享下XX部门XX季度的运营情况,共有XX个亮点值得引起关注,主要体现在XXXX项目...”
汇报的若是全年成果、业绩提升等,可以用“XX季度累计业绩达XX,规模创历史新高”等吸睛内容作为PPT首屏。这样的开场,能够让你突破尴尬的时间点局限,迅速调动听众的好奇心和关注度,为后续更多的互动和反馈提供支持,避免成为孤独而低效的“读稿机器”。
在讲PPT前拉到全场注意之后,承接和持续影响用户关注是第二重点。
很多人习惯于在PPT中堆砌自己的苦劳城墙,恨不能把所有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写上去,而忽略了“功劳”——你的付出,有了什么样的回报。这是最常见的一个误区,很多人在做汇报时候总是沉浸于自己的世界,还自我感觉良好,没有顾及到听众的感受和需求。所以会出现把PPT当WORD用的情况,什么都想说,反而让听众在接收信息时找不到重点,从而感觉你的内容很“水”。重灾区就在于数据体现的板块,很多伙伴一开始复盘就是念数据:“从图表我们可以看到XXXX”,数据接二连三令人眼花缭乱。解决这个难题,有两个小心机非常实用:一个是结构化,一个是做对比。结构化何解?简单来说,让听众对你要讲的板块有初步的认知。比如同样是汇报数据,我们可以运用结论先行的方法:“从图表上我们可以看到XX数据显著增长,接下来我来和大家分享下背后的几个关键动作...”当然,要想做到结构化,离不开数据的呈现方式。因此我们也可以说:对比才是体现能力的关键。拿捏数据,离不开三个对比维度:时间环比、和对手对比,和目标对比。这里就不展开赘述,关键是提炼整合和文字转化。一图胜千言,把文案内容做成图片/图形/图表,是让数据体现更加清晰简洁,让人一目了然的关键步骤。在教师培训的时候,常常会提到一个词:“引导学生思考”。
在汇报的时候,我们可以适当借鉴一些这样的思维,但又不能全盘使用,所以经过衡量,我们可以将目标调整为“保证听众参与感”。这也是我们讲PPT不紧张的另一个秘诀——越是冷清的氛围越是尴尬,而如果能获得听众的正向反馈,表达的自信就会应运而生,从而激发出更优的演讲效果!
所以,我们会发现,汇报做得好的人往往都在高频互动。哪怕是即兴发言,他们也会在表达中加入语气语调和肢体动作的设计,自信昂扬。新励成《当众讲话》里提到沟通表达三要素,源自梅拉宾法则。
梅拉宾在1971年提出:一个人对他人的印象,约有7%取决于谈话的内容,辅助表达的方法如手势、语气等则占了38%,肢体动作所占的比例则高达55%。
怎么讲很重要,讲什么更重要,而讲完得到什么效果,最重要!所以,演讲的时候利用好肢体语言,在讲到重点的时候用好重音强调,适当放慢语速延长听众的关注停留时间,并且多和不同的对象进行眼神交流,是保证听众参与度,也是改善紧张感,提升自信表达的最大秘诀。最后,和大家分享一个2021全国两会上,关于PPT的一个提案。
教了20年书的刘宁委员表示,通过调研和询问,她意识到PPT的过度使用,不仅让学生疏于记笔记,还会导致他们相关能力的下滑。
不论是作为表达者还是学习者,在时代趋势引导下,我们都更需要学习如何不被线性呈现绑架,构建自主结构化思维。这是我们在摆脱讲PPT紧张的境况以外,想要提升个人竞争软实力,需要更深度思考的问题。如果你也产生了提升思维能力、锻炼当众表达的想法,欢迎来到新励成LTC,首次预约可免费获得线下口才辅导。